返回 天唐锦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房俊监考 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g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夜,李二陛下辗转反侧,房玄龄彻夜难眠。

    房俊却睡得颇为香甜……

    倒不是房俊没心没肺,而是他从李二陛下的态度中看出,这位天下至尊并未因这本堪称“大逆不道”的奏疏而真正的恼火,或者说,恼火有一些,毕竟房俊此举等同于质疑帝王权威,却未达到非得将房俊绳之以法、剥皮煎骨的程度。

    李二陛下好大喜功不假,却不代表没有容人的胸襟,恰恰相反,历朝历代的帝王之中,李二陛下的胸襟气度的确堪称翘楚,这从他善待前隋以及太子建成的旧部就可以看出。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馐呛笫佬⊙??贾?赖牡览怼

    古人其实也不傻,并非无人认识到这种社会最根源的顽疾,只是身处于这样一个君权至上的社会,谁敢说?

    帝王本身具有宏图大略超卓才识者亦比比皆是,可是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自然不肯将执掌乾坤手握天下臣民生杀的权力让出去,哪怕是社稷倾颓,哪怕是帝国崩塌……

    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尽管明知无限制的君权极易导致制度的腐朽、朝纲的崩坏,却没有人可以放得下。

    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李二陛下毕竟是千古一帝,有着广阔的胸襟气度,即便不接受房俊的奏疏,想来亦不会真的将房俊处以极刑。

    当然,前提是房俊不能大嘴巴的满世界嚷嚷……

    *****

    礼部的行文很快下发到天下各个州府,命当地按照名额举荐有才之士参加科举。科举考试共分明经、进士、明法、明算四科,选其优者于清明之前赶赴京师长安,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

    可以说,科举制度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形式大大的简略。

    这既是由于房俊起草各位朝臣拍板制定的科举制度实在是太过严密繁琐,仓促之间需要筹备的事情太多,所以第一次考试不得不简而化之,亦是对世家门阀的一次妥协,给这些世家子弟一个缓冲的时间。

    科举的推出既是用来压制世家门阀的手段,但李二陛下也不可能搞一刀切,强制推行,能够给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将彼此之间的抵触减低到最小,这才是明君的做派……

    天下各个州府举行的考试相当于以后的乡试,考生借由当地官员贤达举荐,不需说,必然大部分都是官宦之后世家子弟,寒门出身的学子只是很少一部分。

    考试由当地州府衙门主持,与礼部无关。

    但长安、万年两县地处京畿,礼部为了掌握这一次改制后的科举考试的第一手资料,将两县的考试合二为一,并下派官员到这考场监督考试。

    礼部衙门里,高级官员里房俊最年轻,年轻官员里房俊的官职最高,所以房俊悲催的成为最劳碌的那一个,被派遣到国子监主持考?,还没地儿说理……

    这天寒地冻的,谁愿意风里雪里的四下晃荡?

    可房俊也无奈,在推举下派到国子监主持考试人选之时,所有的官员都投了房俊的票……

    郁闷个天!

    少数服从多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房俊只得无奈赴任。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统领各官学。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唐设国子学,学额三百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贞观元年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便建在太极宫的旁边,屋宇连绵,红墙黛瓦,很是气派,尽显大唐第一学府的气度。

    天尚未亮,严霜白雪,天边孤月。

    国子监门前的长街已然挤满了赴考的考生,送考的仆从,叫卖的商贩。人马嘴里都呵着白气,闹哄哄乱作一团,煞是热闹。

    这些考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自幼锦衣玉食,早早便上了师塾亦或延请西席,读书识字,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有文化的一群人,一个个锦袍玉带器宇轩昂。

    间或有一两个衣衫简陋的寒门学子,却早已是乡里才名显赫之辈,形容气度亦是不凡。

    国子监的大门紧闭。

    眼看时辰已是不早,大门外的考生越聚越多,大家都担心若是大门开得晚了,会不会耽搁考试的时间,便窃窃议论起来。

    “这是搞什么鬼,怎么还不开门?”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房俊监考 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