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43.第四十三章:大黄金时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屋]https://m.xsg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俄国人出动的次数和乘隙深入后金汗国——中国国境的情形,我们借下表明:
俄国人的运气不好,不仅是脚步迟了一年,而且它遇到的不是明政府奄奄一息腐烂透了的弱小中国,而是清政府正走上坡,朝气蓬勃的强大中国。俄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行动队不过穿过中国东北的荒原地带,没有被清政府发觉,但是第三批行动队在施代巴诺夫领导下,在精吉里河口建筑城堡,兴高采烈地打算长期占领时,正式跟中国的力量接触。中国宁古塔(黑龙江宁安)军区参谋长(宁古塔章京)沙尔呼这,率领四十五艘军舰,逆黑龙江而上,给他代巴诺夫迎头痛占,施代巴诺夫全军覆没,他自己也于稍后被杀。俄国的侵略当然不会因这小挫折而停止,第四批在外蒙古之北建筑尼市楚城,但被中国逐走。但俄国人不久就又回来,中国人未加过问。第五批在黑龙江北岸,建筑雅克萨城要塞和卫星城堡,这批凶恶的俄国民徒把当地土著索伦人当作奴隶,奸y妇女,并抢劫他们的辛苦猎取的貂皮。索伦人报告中国官吊,但当时清政府正困于三藩的战争,没有力量北顾。
俄国人作威作福二十年,三藩战争结束,台湾也跟着收复。玄烨大帝对雅克萨城采取行动,一六八五年,中国边防军司令(都统)彭春,率大军包围雅克萨城,用一百五十门野战炮和四十门攻城炮,日夜轰击。四天后,守将图尔布青投降,中国允许他率领残余部队,向尼布楚撤退。——当俄国人再回到尼布楚时,中国没有再把他们驱逐,是一个大失策。等到俄军撤退后,中国纵火焚毁雅克萨城,也跟着撤退。
图尔布青在撤往尼布楚途中,遇见由尼布楚开向雅克萨的增援部队,携带着重武器,告诉他驻屯尼布楚的俄国大军随时可以接应。这使图尔布青懊悔不迭,他立刻同援军重返故地,于雅克萨城被中国焚毁后第十七日,再重筑新的雅克萨要塞。
中国接受这个挑战,明年(一六八六),宁古塔军区副司令(副都统)萨布素,再围雅克萨城。除用巨炮轰击外,并且使用从台湾调来参战的藤牌兵团攀城。图尔布青战死,守军只剩下一百余人,陷落就在旦夕。就在这时候,中国军队奉到停止攻击的命令。因为中俄两国外交人员正在北京接触,俄国要求先行停火,玄烨大帝允许。
一六八九年,中国代表团团长钦差大臣索额图,俄国全权公使陆军上将费要多罗,在尼布楚谈判,双方都戒备森严,双方的态度也都非常强硬,而中国代表更甚。索额图有两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担任警卫的边防军攻城,俄国代表终于采取妥协态度,遂签订下列的《尼布楚条约》:
一、外兴安岭之南属中国,之北属俄国。
二、额尔古纳河之东属中国,之西属俄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跟十一世纪中国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样重要。俄国对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中国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精疲力尽。
中国习惯于把所有的外国都当作藩属,因为事实是这样。《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但获得的利益却十分巨大。当时中国的力量,事实上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伸展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俄国向南侵略,是由冰雪荒原,进入流奶与蛮之地,永不会自动停止。而中国不然,汉人那时仍以辽东半岛为主要范围,有耕种不完的肥沃土壤,满洲人则争先恐后入关去当中国的主人,没有人傻到从流奶与蜜之地,投身到冰雪荒原。这可从对雅克萨城的处理上看得出来,中国人把它焚毁而退,俄国人却把它当作宝贝,建了又建。所以,《尼布楚条约》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种保卫。
十三塞北疆土的开拓——内蒙古
蒙古只有一个,本没有内外。因为跟中国合并的时间有先后,遂被分割。先跟中国合并的南半部称内蒙古,后跟中国合并的北半部称外蒙古。
蒙古人于十四世纪被中国明政府逐出长城后,一直不停地内战。虽然达延汗于十六世纪一度予以统一,但他的后裔又分为四部,那就是: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喀尔略部。不过这只是指达延汗的血亲后裔,另外还有两个相当大的部落,跟这四个部落同时并存的,一是住在东北北部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一是住在东北西部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这六大部落中,喀尔喀部的人口最多,察哈尔部的力量最强。
本世纪(十七)初叶,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雄心勃勃地想效法他的祖先达延汗,创立蒙古再统一的伟大事业。一六一九年,他致函刚成立不久的后金汗国可汗努尔哈赤,信上开头就:“统兵四十万蒙古国可汗,问候水畔三万人大金国可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看了大感沮丧。但林丹汗的才干跟他的雄心不能配合,他对内完全采取高压政策,以致引起反感。二十年代时,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首先脱离林丹汗的统治,于一六二四年跟后金汗国结盟。明年(一六二五)林丹汗向科尔沁部进攻,努尔哈赤亲自统率精兵赴救。林丹汗不敢作战,自行撤退。这一次虎头蛇尾的军事行动,促使科尔沁部感激后金汗国不止,作更彻底的归附。
三年后(一六二八),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不堪压迫,也叛高林丹汗,投降后金。四年后(一六三二),后金汗国第二任可汗皇太极,跟投降过去的蒙古部落,组织西征联军,对察哈尔部发动总攻,林丹汗大败,向西逃亡。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先后向后金投降。林丹汗逃到距青海湖尚有十天行程的大草原上病死,他的残部在青海一带仍支持三年。到一六三五年,终于也向后金屈服。
满洲人把上述的这些被征服的蒙古部落和土地——塞北全境,称为内蒙古。把漠北还没有合并的喀尔喀部称为外蒙古。后来满洲人入主中国,这种称谓和区分,一直保留下来。
清政府对蒙古人跟汉人不同,有下列的两大特点:
其一取消蒙古固有的部落制度,改为盟旗制度,限制迁移,以便予控制。盟旗的行政系统,如下表显示:
盟旗制度完全仿效满洲人的八旗制度,满族八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镶旗是: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这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图腾结构,所以满洲人没有地的籍贯,只有旗的籍贯,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新户籍制度,全体满洲人是一个大奴隶集团,被划分为八份,人民受到层层节制,不能离旗独立。自入关后,原意渐失,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军事制度。但同类型的蒙占盟旗制度,却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盟旗制度的特点就是八旗制度的特点,蒙古人被纳入组织后,局限在一块狭小的地区,不能选择居住地和牧场。旗跟旗之间也不能有横的来往,连流动于各盟旗间的小贩,都严厉禁止,目的当然是防止他们暗通消息,集结叛变。“逐水草而居”的时代从此消失,即今遇到荒旱,非清政府批准,不能移动。
其二对蒙古人实行愚民政策,阻止他们接受汉民族文化。清政府统治蒙古,有两个秘密武器,一是利用喇嘛教,使蒙古人沉湎在宗教里面,不知不觉中丧失战斗精神,这方面的效果是可惊的。另一是把公主大批的嫁给蒙古酋长——他们本来称可汗,投降满洲人之后,被改封为藩王或公爵,合称为“王公”。满洲人的皇姑、皇妹、皇女之流,大多数都嫁给蒙古王公,从没有一个嫁给汉人的。清政府的政策是,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完全成功。公主的儿子自幼随着母亲在外祖父或舅父的皇宫中游戏,长大后自然有一种向心力。纪元前二世纪大政治家娄敬,向当时的皇帝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可收的效果,现在完全应验。本世纪(十七)九十年代,玄烨大帝在多伦诺尔(内蒙古多伦)用盛大的宴席招待蒙古高阶层时,发现很多蒙古王公都是他的外甥或外孙,又几乎都是在北京皇宫里长大的,不禁大为得意。但清政府虽赐给这些王公们财富和荣耀,巩固他们对人民的统治尊严,却对他们仍深谋远虑地细心防范,不准他们跟汉人来往,不准学习汉文,不准保管汉文图书,不准请汉人担任教师,不准子弟进入汉人学校,不准看汉人的戏剧。目的使蒙古人永远愚昧无知。从此,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本世纪(十七)起,也作了满洲人嫁妆的一部分,带到中国,永远成为中国的领土。
十四漠北疆土的开拓——外蒙古
比内蒙古还要庞大的外蒙古,在喀尔喀部统治之下,仍独立于瀚海沙漠群之北。已迁到北京的清政府无意向北发展,他们对拥有内蒙古广大的领土和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南广大的领土,已心满意足。可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却使外蒙古自动地请求跟中国合并。这个事件起因于以伊犁(新疆伊宁)为首都的准噶尔汗国,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前一年(一六八八),向外蒙古喀尔喀部发动攻击。
喀尔喀是蒙古请部落中,人口最少,但占地却最广的一个部落,又分为下列三个汗部:
一车臣汗部(外蒙古东部,牙帐设今温都尔汗)
二土谢图汗部(外蒙古中部,牙帐设今哈尔和林)
三札萨克图汗部(外蒙古西部,牙帐设今贝格尔)
所谓喀尔喀部,只是一个部落的总名称,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更没有一个共同领袖。事实上三个汗部独立并存,各有各的可汗,互相间不停地打斗。
准噶尔汗国是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参考上上世纪(十五)第四节附表及第六节,我们会记起当时声势煊赫,生擒过中国酒肉皇帝朱祁镇的瓦拉部落。瓦拉自从也先可汗死后,失去领导中心,这个突厥民族的部落分裂为三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稍后被辉特部取而代之,他们向西迁移到现在的新疆北部。而另一支蒙古人的和硕特部,也侵入到新疆北部,跟他们混合。于是,遂被笼统的称为四卫拉特。卫拉特,即瓦拉的转音。
本世纪(十七)二十年代,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侵入现在的青海省,建立一个庞大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部也移向中亚,深入欧洲。新疆北部的故土上,只剩下准噶尔部跟辉特部。我们用下表列出这四个卫拉特可汗的世系:
本世纪(十七)六十年代,准噶尔汗国——也就是准噶尔部的第二任可汗僧格,被他的两位哥哥谋杀,由僧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继位。僧格的弟弟噶尔丹正在西藏当喇嘛,喇嘛教领袖达赖送他回国安定内部。噶尔丹回国后,把两位哥哥以及侄儿索诺木阿拉布坦一齐杀掉,自己当上可汗。他不久就并吞了回部(新疆南境),又并吞了青海的和硕特汗国,使他的国土扩张到二八十万平方公里。
噶尔丹可汗雄才大略,他的下一个猎物是外蒙古。
外蒙古的喀尔喀部不能团结如故。一六八四年,土谢图汗攻杀了礼萨克图汗,把札萨克图汗美丽的姬妾和大批部众抢了去。中国清政府派藩属事务部部长(理藩院尚书)阿拉尼会同西藏喇嘛教领袖达赖的使节席勒图,在伯勒齐尔城(甘肃安西),召开和解会议。和解会议并不能使他们和解,反而发生了一件礼仪上的重大纠纷。蒙古地区喇嘛教主教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他是土谢图汗国的弟弟,在和解会议上,曾经跟达赖的使节席勒图以平等的身份,同席而坐。噶尔丹可汗得到报告,认为抓住了借口,于是他义愤填膺地宣称,库伦活佛犯了不敬达赖的滔天大罪,必须予以重惩。
和解会议后的次年(一六八八),噶尔丹可汗自前进基地科布多(蒙古科布多)出发,向外蒙古攻击。喀尔喀的三个汗部大败,溃不成军,不得不停止内斗,紧急会商救亡措施。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归附俄国,一是归附中国。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这决定势将引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反应。库伦活佛坚持归附中国,他:“俄国不信佛教,穿的衣服也奇形怪状。中国一片和平景象,又信佛教,穿的衣服看起来好像神仙。而且中国繁华富庶,有用不完的财宝,绸缎锦绣更多,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没有出来的理由,就是他跟玄烨大帝间的私人友谊最笃。三部可汗一致接受他的意见。
玄烨大帝一面命三部撤退到内蒙古,发给临时急赈救济。一面向噶尔丹可汗呼吁放弃使用武力,退出外蒙古。噶尔丹答应放弃武力,但必须中国先行交出罪犯库伦活佛,以及土谢图汗。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噶尔丹遂继续东进,横穿外蒙古高原,抵达二千五百公里外的克鲁伦河下游。明年(一六九○),大军更深入内蒙古,直抵距北京只有三百五十公里的乌兰布通(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噶尔丹可汗企图用压力使中国屈服,他犯了横挑强邻的错误。
玄烨大帝亲自统军出长城攻击,皇子胤礻是担任先锋,到达乌兰布通,发现准噶尔兵团的主力——驼城。驼城是弓箭战争时代的产物,把骆驼的四脚绑住,卧倒在地,加上木箱和用水湿透了的毛毯,即成为可以阻止骑兵冲突的坚强堡垒。但如果用来对抗新武器大炮,就太落伍了。胤礻是用炽烈的炮火轰击,骆驼大半死掉,驼城崩溃,噶尔丹可汗乘夜向西撤退。
可是噶尔丹已无法摆脱恶运,他的侄儿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弟弟策妄阿拉布坦,在汗国的首都伊犁(新疆伊宁)宣布即位,下令通缉弑君篡位的叛逆噶尔丹。噶尔丹撤退到科布多城后,不能再西进。他向俄国求援,愿作俄国收复雅克萨城的先锋。俄国因跟中国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所以对噶尔丹的提议,不作回答。
噶尔丹不是容易屈服的人物,他驻屯科布多整补训练,五年后的九十年代一六九五年,作最后的冲刺,跟遥远东方三千公里外,嫩江河畔的内蒙古科尔沁部,秘密结盟,向喀尔喀部(外蒙古)发动夹击。他希望用闪电战术一举消灭喀尔喀部,重新控制内蒙古,建立他的新汗国。当噶尔丹再度进攻,东进二干余公里,抵达克鲁伦河时,中国三路迎击的大军早已进入攻击的位置。次年(一六九六),玄烨大帝亲自北上一干公里,到克鲁伦河畔的车臣汗牙帐(蒙古温都尔汗),指挥作战。噶尔丹望见了中国皇帝的黄龙大旗,才发现被科尔沁部出卖,中了中国的诱敌之计,他急令撤退,用最迅速的方法脱离中国东路和中路两个兵团,日夜奔驰二百五十公里,到了库伦(乌兰巴托)东南三十五公里的昭莫多,正在庆幸终于脱险之际,却不知道恰恰进入中国西路兵团司令官(抚远将军)费杨古的口袋阵地。噶尔丹大败,他的妻子阿奴皇后跟她的丈夫一样的勇敢善战,她身穿钢盔铜甲,率领精兵突围,死于巨炮的轰击之下。噶尔丹虽全军覆没,仍拒绝投降。他退守科布多,但已不能再组织一支战斗部队。明年,却本世纪(十七)最后第三年(一六九七),他服毒自杀。喀尔喀三汗部仍回外蒙古故地,不过形势已经不同,外蒙古和噶尔丹辖下的科布多、乌梁海两地区,面积共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此纳入中国版图。
?|.?|梦?|岛?|?|
43.第四十三章:大黄金时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